找到相关内容24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邪淫十二害及远邪十法

      7. 害心术——淫念一生,种种恶念都生,以致恶行昭彰,身受恶报。   8. 害阴骘——骘是定说,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,那就是本善的性,和做人的根源。如淫乱了伦常之道,败德丧行,伤天地,灭...

    梦醒居士编著

    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00916273.html
  • 德育启蒙

    若是邪淫,更非所宜,古今志士,无一犯之。   不说谎  言为行表,是本心术,心既不真,行何能正。  望尔后生,切勿妄语,口是心非,终无结局。   不吸烟  烟俱勿吸,以伤卫生,口气常臭,熏天熏人。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824081421.html
  • 佛教修持与现代心理学

    学界吸收改造佛教之学以发展自身的同时,佛教界适应时势人心,从心理学、心理治疗的角度向世人介绍佛法,将佛法心理学化、现代生活化,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澎湃的潮流。东杜仁波切的《西藏医心术》一书,将藏传佛教宁玛...

    陈兵

    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1/1151042089.html
  • 心念与子嗣

    别人得意,便当生欢喜心,看见别人失意,便当生怜悯心。这样自己才能真实受用。如果忌妒别人成功,存著幸灾乐祸的心理,只会使自己的心术变坏而已。我以为:凡是损人利己的事,都不可以做。至于损害他人而对自己又没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心念|命运|道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824222873.html
  • 慢其先生

    求学问的人,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术,而后才学习文艺,先要把自己本分做好,而后才施仁,例如一个人在孝梯方面有所亏欠的话,纵然他的才华盖世,也是不值得重视啊!”王老师晚年得子,而这个儿子就是文康公,大家都以为,...

    了凡弘法学会 译整

    |孝亲|尊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1247563097.html
  • 神通与魔通

    自称某某(大妄语),以他的魔通(有两种情况,一是修到走火入魔,自以为有成就,其实是魔暗中依附身上,而有神力;二是心术不正,同样走火入魔,但以魔为礼拜对象,身不由己,任他摆布,提倡魔道)来吸引崇拜者。它们...

    扬子佑

    |神通|防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028453847.html
  • “作弊特工队”怎样炼成的?

    把父母逼的“心术不正”;是什么把老师变得“一身铜臭”;又是什么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“作弊特工”? 归结到根子上,还是应试教育的选拔模式过于的单一化,过于的程式化。一考定终身的现实,必然会引发高考作弊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08493483656.html
  • 佛教的养生之道(一)

    心术与养生  心理的调节与平衡,对于人的健康与长寿至关重要。但天灾人祸、际遇穷通、人情冷暖乃至平时的感官不适、言语冲突、举止违顺等等,都可能使人产生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情绪,导致心理失衡,久而...安身立命、延年益寿的关键。  御心术涉及面甚广,各个宗教和各种学派都有自己的御心术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、释、道三家中,向有儒家治世、道家治身、佛家治心的界说,可见佛教以调御人心见长。  佛教认为,人心如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539741.html
  • 论大慧宗杲

    宗风由此一变矣。逮宣(和)、政(和)间,圆悟又出己意,离之为《碧岩集》,……于是新进后生珍重其语,朝诵暮习,谓之至学,莫有悟其非者。痛哉,学者之心术坏矣!绍兴初,佛日(宗杲)入闽,见学者牵之不返,日驰...观点,《碧岩录》的流行所导致的结果是“学者之心术坏矣”,而宗杲毁其刻板,则是“救末法之弊”的英明果决之举,否则禅林风气必为之大坏,“大有可畏者矣”。从禅宗本身的宗教立场来看,《碧岩录》在禅门的流行所...

    董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141530.html
  • 论大意宗杲

    习,谓之至学,莫有悟其非者。痛哉,学者之心术坏矣!绍兴初,佛日(宗  杲)入闽,见学者牵之不返,日驰月骛,浸积成弊,即碎其板,辟其说,以至祛  迷援溺、剔繁拨剧、摧邪显正,特然而正之,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复慕。然非  佛日(宗杲)高明远见,乘悲愿力,救末法之弊,则丛林大有可畏者矣!  按照心闻禅师的这一观点,《碧岩录》的流行所导致的结果是“学者之心术坏矣”,而宗杲毁其刻板,则是“救末法之弊”的英明果决...

    董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2966080.html